留言板
欢迎读者留下你对我们的意见和期望:)
旧浪潮学社成立于2007年初夏,以“尊重思考,关注现实”为宗旨,以港大内地学生为主体,目前主办旧浪潮博客以及旧浪潮沙龙。
留言请进
声明
1. 本博客欢迎投稿。
2. 本博客上文字只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博客观点。
3. 本博客文章,商业网站、纸媒未经许可,请勿转载。4. 个人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07年3月28日] 3月23日至26日,独立纪录片导演胡杰来到香港大学,播放他的作品《平原上的山歌》、《寻找林昭的灵魂》以及《远山》,并与港大同学座谈。他亦于26日晚在香港独立媒体播放新作《我虽死去》并与公众座谈。旧浪潮部分成员有幸参与了各项活动。关于访谈内容,我们会陆续和大家分享。敬请关注。
[07-04-28] 董正华:《韦伯、桑巴特、托尼资本主义精神动因思想比较——兼评格林菲尔德的新著<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此文对韦伯、桑巴特以及托尼对于资本主义精神的理解进行了历史社会学比较,并对最近学术界的一种新的观点——将资本主义精神动因归结为"英格兰民族主义"——提出了分析和批评。是社会科学和历史学本科生或爱好者一个很好的入门作品,也为对社会学范畴下的民族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思考的空间。
[07-04-28] 徐贲:《后极权和东欧知识分子政治》。一个在美国教书的中国人,一个关注公众政治的文人。作者从容穿梭于学术与现实之间,在此文中探讨极权主义及其在东欧的后现代发展。那昨日的变化恰是中国今日的困境。
[07-04-28] 艾晓明:《林昭给我们的精神挑战》。我们太习惯于口是心非的生活态度、"不值得为什么而牺牲生命"的道德底线,但是林昭却亲身以行动向这一切挑战发问。她像鲁迅一样,是中国人民族精神的解毒剂。
[07-04-28] 秦晖:《“治水社会论”批判》。治水论是魏特夫在《东方专制主义》一书提出的一个观点,以此来解释东方尤其是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主导的中世纪国家专制体制的起源和功用。秦先生一文在立足史料的基础上有针对地批判这个观点,可以作为我们理解中国专制体制历史发展一个参考指向。
[07-04-28] 苏晓康:《刘宾雁——非自愿的流亡》。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人,一段值得关注的人生,语言简明不落平淡,有深度而不晦涩。
[07-04-22] 贺卫方:《中国古代司法判决的风格与精神——以宋代判决为基本依据兼与英国比较》。本文 探讨中国宋代的司法判例与英国司法所崇尚的“遵循先例”与“习惯法先于成文法”内在的相似性,并且从中国的行政、哲学、司法功能等角度阐释了为什么中国宋代的司法判例没有能够奠定中国的“普通法”传统。
[07-04-21] 袁伟时:《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评价了国内教科书对义和团历史的歪曲。
石见 (BLOG) 男,港大物理。忝列学人腹内全无丘壑,每逢观弈胸中不赌输赢;刍议管窥只愿微言有味,热肠冷眼何堪对世息声。
Palpatine (BLOG) 复旦生科人。相信纷乱的世界里仍然有些东西可以让人依靠。在混乱中寻找秩序,在现实中寻找希望。
欣然 (BLOG) 北大的学生,港大的过客。名为交流,实为旅行。海河、未名湖和香江,不同的地方找到了不同的自己。
Gill (BLOG) [2007.5-2007.9担任总编] 男,念法律。以个人生活的低效率与无计划暗中颠覆资本主义。永无信仰,因其总想着,"要是我有信仰就好了"。
19 条评论:
欢迎留下你对我们的意见和期望:)
话说,我连着看完了整个专题
五篇文章……确实有点累得说
但是也有快感的,恩
快感在看第三篇的时候达到高潮~
个人感觉 供参考
Yol
恩那,今天见到了很多你们的成员~开眼了~
zr2008
苏晓康:《刘宾雁——非自愿的流亡》
誰能e我一閱penchinese@hotmail.com
另,明年三月复刊的《傾向》雜誌是「流亡中的文學」專號,請多多推薦文稿,也請上一下www.tendencychinese.com傾向綱站一閱。
關於「流亡」,也可參考我關於桑塔格的回憶錄等。
同为港大学友,亚洲研究中心在读硕士生
请问如何加入贵社并参与同学们的交流活动?
我的邮箱:jeanyim@hkusua.hku.hk
忝列旧浪潮之友,问个问题:
旧浪潮编委、旧浪潮学社、旧浪潮沙龙到底是什么关系啊?
很喜欢这里 想问下怎么参加你们的沙龙啊?
每次都要用tor+ff上来..
能不能在其他地方开个分站..
我倒不是嫌麻烦..
这么好的地方很少人知道 太可惜了..
为什么被选答案都是好词儿?
To ning.
您是指“第三只眼看旧浪潮”?
呵呵,那是开放题,没有备选答案的。
列出来的,只是之前的人说过的,他们也是凭空想的:)
哦,原来如此
思考。
今早起來抽空翻看十一月號的港大報,偶見這一篇投稿,特來一看,內容廣博,無暇細讀.剛巧我與石見師兄同諗物理,未知你是哪位tutor?
再看到《城市專題之五,香港一窺》,回想起姊姊暑假到龍匯100河南交流團後一篇從未完成的稿件,題目仍是我們幾次討論後才定下的:論現今中華文明精神的重建與復興
她談及一些經歷,說她幾次旅居外地,及聽過華僑分享,他們無私幫助,只能同是炎黃子孫;反而遇上不少內地人,語氣間明著求施恩望報,不慚留下聯絡方法等等.
又有曾見/聞外國示威一則失諸偏頗的標語:「中華五千年文化,中共五十年暴政」.從五四到文革,周秦漢唐的東西,不論是玉是瓦,真的都成了墊在腳下的碎片了.
沒去否認香港人,香港文化的匱乏與「走在邊緣」,但傳統儒家精神又在內地留下多少痕跡?幸存的文物可以修復,但一代人心靈上史無前例的創傷,又靠甚麼去補救,重回正軌?
恰恰在國人文化頓失倚仗後不久,又迎來了空前的高速經濟發展,八十後,九十後,日本,西方文化的入侵之下,我對傳統中華文明的承傳是如此的憂心
比起溫良恭謙讓的君子之風,《你不會唱國歌嗎》一篇中提及的國家圖騰,馬列恩毛強行進入生活,高中的政治課等等,在我看來,清瞿的國人面容被扭曲得不成樣子了
谢谢tobywhcheng的宝贵关注。也看到您对《粤音不古》一文的回应。
只是比较不解您这个回复的第一段。经查港大报十一月号之文即石见师兄作品。不知您所指之“你”系何人?
不过东方传统文化如何置身西方现代文明,断非易事,绝非继承便是。前几日去看国际电影节的《靖国神社》,也感慨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复杂关系。清瞿的面容,很亲切清新的笔调,但眼前浮现的如是面容,多身处唐宋……我们对古代与传统是不是也有种nostalgia。
有兴趣欢迎参与我们的活动或小聚,电邮theoldwave@gmail.com便是。
虽然有些东西感觉 认识上不太相同,但喜欢这个地方。
您好,
我看到了您关于胡杰的文章。我很同意您所写的,我个人也很欣赏胡杰作为一个独立电影人所拍的影片.我在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中文系工作。我们系一位老师最近在写一本关于中国短片电影的书叫:China on Video。他想采访胡杰但是一直都找不到胡杰的联系方式。如果您知道的话可以帮我们一下吗?这本书的作者是Paola Voci.如果您有兴趣的话也可以上我们系的网站http://www.otago.ac.nz/chinese/staff/paola.html去证实.
谢谢
您可以让胡杰发邮件给我或者把胡杰的联系方式给我都可以.我的邮箱是:tina.yan@otago.ac.nz
谢谢
旧浪潮的即将毕业的成员里面,会不会有人想写一些关于毕业感想的东西?或者对港大的随想?
不成熟的思考,但让人感动。
今天無意中來到這個博客,看到了一篇篇發人深省的文章,所以有點衝動想流言~ 不過好像看不見最近發表的文章... 是停刊了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