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3日星期六

永远保持警觉

作者:某子

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件事已经想清楚了,知道如何去做,也知道一定要去做,然后就会停一会,总觉得好像还有什么准备没有做,还没有到去做这件事的时候,甚至从情感上反对做这件事的必要性。一般来说我们随后便会等待,一直拖到不得不做的时候。有时这无伤大雅,只是浪费点时间而已,但是在灾难面前,这就是致命的。因为避免灾难的机会只在一瞬间,而且越早越好。这个道理再明显不过了。卡车突然出现并撞过来的时候,你的选择只有迅速反应或者被撞死。许多疾病症状一旦明显到不细心都能注意到的时候,你已经完蛋了。
这里的要点就在于证据足够在理智上说服自己的时候,就要开始行动,当一切迹象都指向某个会发生的灾难的时候,就要开始设法躲避。虽然社会对于“正常”的要求是使人不愿进行紧急的避险行为的一个动机,但是如果要等到证据变得明显,人人都能看到,对此作出反应不会被认为是怪人的时候,危险已经发生了。

有时候我们的借口是思考不够周密,还需要时间考虑。但在这样想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之前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那么还有多少时间可供考虑?如果有,那么很好,如果没有,那么就要估计自己有多少把握,和采取措施的收益和风险,而不是由于“没想好”这一感觉而白白等待。并不一定要设想周全了才能去做,更何况有时做任何事情都比什么都不做好。在考试的时候,常常第一个想到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后来越改越错,后来的反复考虑通常都没有用。

最后是惰性,即使没有社会压力,我们也会倾向于像平日那样生活。早上起来吃饭然后去自修,至少给人以一切都好的感觉。并且,这样生活是安全的,稳定的。就算有什么问题,待着不动总不会有什么问题。假设我早上起来发现外面刮台风下大雨,我就躲在寝室里不动。但是如果是只有行动才是安全的,而坐着不动就会死呢?在地震中有几个人会在第一下震的时候就跑?大多数人在感觉到振动之后总要停一会儿,在缓过神来之后再跑。更有几个人是看到某些震前预兆的时候就跑呢?遗憾的是,正是这少数人才更容易活下来。维持正常的倾向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懒。和日常惯性不同的行为需要不断地做出新的计划和判断,有时这就构成不愿意想和做脱离日常的事情。

对全社会范围的灾难,人们的反应常常更加不足。这多半是因为个人遇到的紧急情况很触动感性的认识,而社会是在噗的一声中毁灭的,预见危险完全取决于分析思考。二战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一开始不过是隔离居住和戴标记而已,但是如果没有预见到集中营的话,那么放弃产业,主动选择流亡国外那么简直就是一个疯子。但是如果坐等周围一片混乱,人们开始大量逃亡,环境直接把感性认识强加给你,什么都来不及了,因为此时已经限制出境了。

好吧,这一堆废话的中心思想是说,时时刻刻都保持清醒,不被感觉所左右尽管很好,但是不可能。虽然,在预见到紧急事件的时候,要特别相信自己的思考,不要被感觉拖慢了行动的步伐。毕竟,灾难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遥远。以最大灾难为例,人类在这一代上灭绝的概率,根据平庸原理,是四十分之一

2 条评论:

Gill 说...

“社会是在噗的一声中毁灭的”

化之 说...

瞄了头几行,我就忍不住读了起来,一口气读完。话说,某子的文风是颇可爱的~
一开始以为某子会从这样一个诱人的开头,循循善诱地把读者引向重大的社会责任,可是结尾的几个例子ms有点太个人化了~~哈哈,可是我是先入为主的。
不过,社会的灾难预言/预告,却是controversial的。温室效应和共产主义,哪一个我们应该相信?
采取行动,自然更加complicated,对于共产主义这种预言,也许还是不能逾越“人权”准则,上次和Cho谈到,还要给异议派/少数派相对更多的言论空间与机会,或者,起码,言论自由是一条根本准则……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