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之:忆30年前的高考
文/一格
听爸爸讲那过去的事情
——忆三十年前的高考
笔者按:我是2002年参加的高考,而我父亲是1978年,相隔了23年。以前断断续续听父亲讲过他高考时的一些情况,但基本上停留在“捕风捉影”的层面。这次,打着给旧浪潮专题组稿的名义和他聊了聊,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拿出来分享,或许有些粗粝的史料价值,也算是一份集体记忆。
我:谈谈您当时从知道要恢复高考,到决定报考,以及复习考试的过程。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面临什么样的困难?整个过程是怎样的?
父亲:77年恢复全国高考的时候,我并没有什么动力去报名。当时在工厂的子弟学校教书,觉得挺好的,没必要再考大学。而且年龄也不小了,听说28岁以上的人只能报考师范类,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优势。后来,看见77年身边认识的考上了一大批,心想:“有些人明明不怎么样都上了,那我不如也试试”。于是,就怀着一点“攀比、跟风”的动机,抱着“试试看”、 “念两年书也行” 的心理报名参加了78年的高考。没有什么更特别的想法和目的。那时候的人普遍很单纯。
志愿方面,一直想考郑州大学,因为就在本市,离家近,比较方便。至于专业,开始想学中文,毕业以后当记者。另外一个比较实际的想法,是考回河南大学英语系,因为文革前我是那里的预科生,有一种知根知底的感觉。
我:那时候怎么备考?
父亲:那时候刚恢复考试,题目其实很简单。我当时是厂里的青年积极分子,和另外一个程度还不错的同学结对子一起复习。他父亲是教育局长,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第一年就参加考试了,但是成绩不太理想。
国家统一有一个考试大纲,列出来了考试范围,并不感觉难。我们就根据考纲,从子弟学校各科老师那里找一些课本和参考书,用以复习。我报的是文科,一共考6门:政治、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和地理。
准备起来没有什么特别,就是老老实实看,认认真真做,灵活记忆。我开始觉得数学可能比较吃力,于是借来苏联人编的《数学手册》做了很多题,最后考了87分(满分100),只有一道三角函数出考场才想出解法,比较遗憾。其他应该是全对。
历史和地理当时准备得非常充分,和结对子的那个同学互相比着背,最后连学校的地理、历史老师都考不过我们。最后这两科一个97一个94,那个一起复习的同学考取了武汉大学。
我本身是子弟学校的语文老师,预科学的又是英语,结果讽刺的是,考的最不理想的就是这两科,一个80一个70。有点儿掉以轻心了。
我:你考试的时候紧张么?是什么样的心情?
父亲:一点儿也不紧张,本来就是试试看嘛。临考那天去看了越剧电影《红楼梦》。最后一天考英语的时候发烧,全场的人几乎走光了,天气热,我还在满头大汗地答题。监考老师还过来给我扇扇子,这个印象比较深。
我:关于专业,你最后为什么选了历史学?那个时候大家都喜欢报考什么专业?有没有类似当今的一些所谓潮流?
父亲:还是那句话,那时候我的想法非常简单。文革荒废了最美好的十年青春,现在能有学上就行了,学什么无所谓,根本不像现在,要考虑很多。我最初第一志愿是世界经济,第二志愿世界历史。后来有一个邻居是北大历史系毕业的,力劝我学历史,因为历史学大师多。最后交表的时候,我就把顺序换过来了。
似乎没有什么潮流。我周围的人学什么的都有。
我:关于择校,最后怎么样上了北大?
父亲:忘记是出分还是估分报志愿了,总之最后考得比较好,所以就报了北大。
北大在当时也很神圣,不过很多很聪明的人根本没参加高考,总的来说,报名高考的人是少数。
我: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心情?
父亲:还是挺激动的。然后就请大家吃饭、照相什么的。
我: 二十八岁才上大学,大学四年对你人生有什么样的影响?当时无论国家还是个人,都经历一个剧烈变化的过程。您自己在思想上有什么变化?
父亲:这个影响当然是非常大的。我文革前是老三届,文革中间又在工厂工作,看到了很多派性斗争,感到厌烦,政治上“不求上进”,有种看破红尘,心灰意冷的感觉。只想清清白白做人。
当时社会思潮非常多,学校里思想也很活跃。但是我几乎一心只读书,把外语、历史各科分数考得高高的,还修了哲学、 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法等,也旁听很多课。希望把浪费的光阴都补回来,做一点真正的学问。
而对于社会问题,关心程度一般,连著名的西单民主墙都没去看过。系里找我当学生会干部,死活不干。因为年龄比较大,迫不得已做了两年团支书。
那时候北大也是人才济济。记得陈建功的小说一写出来就贴在宿舍楼外的墙上,如《飘逝的花头巾》等等。各种竞选也很热闹,但我不动心。
我:北大本科期间,有没有什么思想对你影响比较大?
父亲:那时候确实读了很多书。影响我的西方思潮主要是南斯拉夫的实践派,代表著作是《新阶级》。我对马克思主义史比较有兴趣,常去马列教研室看书,受葛兰西影响较大,他是意共创始人,是欧共最主要思想家。
当时经常思索的问题,就是将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怎么改革。大家都在讨论,中国到底是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有些人说中国不够格;而思想温和一点的改革派则认为,这个牌子既然挂上了,就不要摘。
81年 有一次激烈的区人大代表竞选。激进派的胡平提倡言论自由;稳健改革派的张伟(校学生会主席)提出工人和知识分子要有结合点。
我:能不能比较一下你当时上学的学生风貌和现在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我记得你跟我讲过,以前大家早上在学一一边排队打饭一边读英语,棒子面粥粘在衣服上,大家也不在乎?
父亲:的确是不可同日而语。那时候,大家都觉得,好不容易有机会上学, 星期天也都用来读书。好像每个人都扛了一个布口袋,拼命往里装东西。
现在的大学生也刻苦,不过比起以前,有了十分明确的目标:找好的工作、挣钱。那时候大家想得不多,不太想毕业以后怎么办。当然,这可能只是我接触到的情况是这样。
我:恢复高考在三十年前是进步的。但是时代又发展了,高考在如今,功过都有。你觉得未来的人才选拔会是什么样的?会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父亲:嗬嗬,考试是“国际惯例”,肯定不会取消。 关键看怎么考。我不是研究高等教育的,不敢妄加评论。感性地说:中国的学校应该分层次,不需要象如今那么多研究型的大学。应该像德国那样,发展一些大专、中专。大学生的数量应该是国民经济结构所能接纳的那么多,而不要像现在这样拼命扩招。现在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很高成本,这些人回不到基层去,而事实上基层又需要人才——
导致人才和资源浪费。包括现在的研究生教育,根本上就是推迟两年就业。
高等教育应该随着经济发展来发展。不同类型的人才要分流。中专生的收入不见得就要比本科生少很多。很多欧洲国家已经是这样搞了。比如在荷兰,工人可能比教授工资还高。我们以前抱怨“脑体倒挂”,荷兰人觉得很正常。
我:另外,你也当过高考命题人。可不可以从一个命题人的角度来谈谈高考的形式,存在什么优缺点?
父亲:感到恶心。根本上是难为学生。主要是当年我们依据的中学历史课本有问题,全是干巴巴的条条,不生动,翻遍全书找出题点,不能和往年重复。薄薄一本书,哪有那么多出题点?题目很不生动,没意思。据说钱理群教授他们在搞《新语文读本》,也是对现在的语文课本不满意。
我:从学科的角度来说,历史学科在当代是一种萎缩的趋势。面对有些学科过热,有些学科过冷的现象,你觉得高考怎样改革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高等教育又可以怎样改革从而适应新的人才需求?比如,分学科实行改革?重点大学文史哲自主招生,实行面试制度,确保招进来的学生都是真心向学的?
父亲:假以时日。现在,刚进入市场社会,市场热很正常,经济金融火爆很正常。 历史、哲学专业相对的确太多了,你想想,几乎每个学校都有历史系、哲学系,其实不需要,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有就可以了。
另外,我们现行的学科评价体制有问题。所有教员都要发论文评职称。其实,美国的community college的教员,并不需要做研究,不需要发文章写文章。
一句话:文史哲等冷门学科,应该办的少而精。
至于你说的自主招生,现在有一些学校在小规模的实行。据我观察不行——走后门太厉害!
高等教育的最根本问题是教育应该多几条腿走路,多样办学。国立大学改革就好象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其他东西来冲击,比如联合办学、私立大学等。当然,这就要保证私立大学应该受到同样待遇,就象粮票能变成地方粮票。当然,还是那句话,我不是搞高等教育研究的,没有调查研究,只是感性认识。你可以不同意。
我:现在很多大学在学习美国名牌大学,一二年级是通识教育。但是考虑到中国国情,大学生一二年级考托福,三年级实习、四年级找工作,似乎即使照搬美国,也无法保证优质的通识教育。你怎么看这些问题?
父亲:还是应该搞通识,培养一个人基本的一些素养。通识的另一个优点,就是这种制度不要求学生一入学就选择专业,因而可以避免盲目报志愿,学了不喜欢的专业而遗憾终身。
但是,就像前面的所说,要分流办学,通识教育的程度也应该有所区别。另外,要知道,现在的学科分的很细, 一个人不可能文史哲、政经法都学好,因此,通识也不应是面面俱到。
这种选择对于个人来说可能很矛盾。比如今年北大元培有一个学生被美国提前录取去读博士,他就是一进校就扎进了纳米实验室,所以说做出成绩来的还是目标明确的人。
我:的确是个矛盾。好啦,谢谢您跟我说这些有意思的事情。
8 条评论:
your dad is very cool!!!
我很喜欢你父亲说话的风格,像个学者,——客观、自信,但不将自己的观点绝对化。
我相信如果用大五测他的性格,在O维度上的得分应该会比较高。
谢谢楼上二位。
楼上莫非也是心理学的通道中人?父亲的五大我不知道,鄙人的确O很高,但是C太低了——这几乎成了我目前学习上最大的困扰。
嗯,我也是学心理学的。
不用为C担心。我个人觉得,这个维度相对其他来说较具可变性,还是可以慢慢改的 :) 。
ur dad seems to be in the same batch as my mom. sorry i can not put chinese.
Shiyan's chinese textboooks are very very good.
haha, 不光有意思(前半部分),而且有启发性(后半部分)!同意那句,your dad is very cool ^^
我一直很崇拜你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