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专题之四:一人一座城——《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的城市观照
[编者语之四]
在路上,一座又一座城市迎接着人们。他们实在是太多了,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触摸到你的视线。太阳在一些城市刚刚升起,一些城市的黄昏已经到来。一些城市的土地因缺水而干裂,另有一些却非得忍受涝灾的侵蚀。年轻的城市在野心的刺激下灼烧着自己,嗞拉拉地冒出白烟。老城却在这弥漫开的烟雾中睡着啦,他们的身上会带着些伤疤,那是灼烧后留下的烙印。
[第四篇文章]
一人一座城——《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的城市观照
作者:Nichole
(文末附剧情简介)
飞驰过高架的车里,姨妈透过车窗远远望见霓虹繁华的高楼大厦。那一刻,她意识到,这个城市她仿佛从来就不曾介入过。热闹是别人的,她什么都没有。
这是一部关于城市的电影,而这城市却相当于一个流动性的主体多过于一个外在既定的客体。每个人带着自己既定的身份从不同侧面以不同程度介入城市,而城市的瞬息万变又从最大程度上阻碍着一种确定关系的建立。易于触碰却不可渗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座城市。每一种认知都是一块碎片,零零总总,稍纵即逝。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所呈现的那一个又一个上海,每一个都是真实的,它切实地影响着每个人;每一个又都是虚幻的,因为它只存在于人的心中。
上海1 – 姨妈的上海
姨妈是电影的主线。一个回沪知青,生于斯长于斯,无奈时代动荡,她被迫离开家乡。国家政策改变后,她抛夫弃女,只为重回她心目中的故土。上海似乎是她的一切,哪怕她在此没有亲人,哪怕她在此已是过气,她依然甘愿死守这“上海人”的身份。
在上海,周围的人一个个如过客般出入姨妈的生活,他们闯入、暂歇、又离开,每一段到最后都不免留下点唏嘘感叹。这种人与人的交汇分叉是城市里最典型的生存状态。城市太疏离,看不清彼此的真实面目;城市太匆忙,认知的程度赶不上变化的速度;城市太上瘾,impossible to live and impossible to leave。可以说是受了挫伤了心,悲观地,也可以说是反了省落叶归了根,平静地。不论好坏,选择离开是姨妈某一程度上的觉悟。觉它:这个城市是否还是她想象中那个值得万般眷恋的家乡?自觉:她要的是什么,而哪里才是她适合生存的地方?
结果是姨妈回到了当初插队落户成家的第二故乡,一个没落了的工业城市,鞍山。姨妈不再路见不平仗义出头,而是安稳地坐在路边摆着小摊;不再对晚辈的生活指手划脚满口教条,而是充耳不闻顺其自然。乍看之下,姨妈似乎变得消极颓丧,但从另外的角度看,每个城市有其自己的生活方式。姨妈似乎做出了妥协,但退一步何尝不是海阔天空。
上海2 – 水太太的上海
水太太是姨妈的邻居,某一程度上也是姨妈的一个对照。她是个彻彻底底的上海人,具有一些典型小市民的习性,有点造作矫情,喜欢攀比,喜欢炫耀,喜欢窥探。她有点钱,讲究品位,追逐潮流。
但水太太的上海并不比姨妈的上海来的美好。她是个独居老人,儿女不在身边,唯有猫儿相伴。也是城市飞转下被抛开的人,孤独而脆弱。于是当她唯一的伴侣,那只小猫,也不见的的时候,她的结局显得格外凄凉惨淡。她渴望陪伴,芝麻点的小事都爱去姨妈那吐露,或是抱怨,或是自夸,或是刺探。表面上看来和姨妈较劲,但也许姨妈也正是她仅有的可以说几句话的伴儿,这伴儿哪怕不是“友”,是“敌”都是可以带来宽慰的。
水太太的上海,是情感上的空城。她始终渴望一种介入感。她说手机方便,劝姨妈也搞一个;她喜欢窥探姨妈的生活,她蹑手蹑脚,问长问短。而这种尝试最终只是徒劳:这城市里的人永远只愿表露出光鲜的那面,卑微残缺的统统留到后门的弄堂。
上海3 – 老潘的上海
潘知常是全片的一个谜,观众无法得知他究竟是不是一个骗子,观众也无法得知此人的来龙去脉,他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只知道他风流倜傥谈吐不凡,让姨妈无法自拔;只知道他甜言蜜语噱头摆足,让姨妈招架不住。他的书卷风雅让姨妈觉得找到了分享清高唯美的伴侣。
他不时来点小情调,不时换点考究衣着,不时透露点凄惨身世搏人同情。
风流文雅,带有浓重怀旧气息的精致考究——姨妈迷恋着的潘之常是这所城市的一个化身。只可惜姨妈的这两种感情都成为了一厢情愿。潘知常的离开让姨妈回到丈夫身边;上海的遗弃把姨妈送到鞍山。或许优雅绝美只是空中楼阁,粗糙平凡的才是生活的本质。
上海4 – 金永花的上海
金永花是姨妈慷慨收留的外地务工人员。对于上海,她是彻头彻尾的外来人,在城市的夹缝里求生存。这个矛盾的小人物,却生动展示了这个城市里千千万万的外来人迫于生计的无奈。女儿的绝症对金来说犹如灭顶之灾。姨妈作为这个城市的代表,以宽容同情接受了她。但金却触犯了这个城市的尊严,她没有踏踏实实地以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驻足这个城市的资本,而是在街头玩起了骗术,尽管并非出于恶毒的动机。姨妈的道德观不容许这样的沙子,把金赶出了家门。金最后的下场具有十分的悲剧色彩,她为了女儿早点超脱狠心下手结束了她的生命,自己也进了监狱。一切好像一个极大的讽刺,法律和规章似乎是人类高度文明的产物,却往往弃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于不顾。而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体现,亦是如此决绝地不酌一丝情。城市里的生存法则,不全是公正,也不全是合理,若要在此驻足起家,必是要细心揣摩和自我打磨的。
电影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团体或一种现象的缩影,没有绝对的黑,也没有绝对的白,人人都存在于一个灰色的空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着近距离微妙的周旋,又有着远观宿命性的疏离。心存对沟通介入的渴望,却又迫于过往和外界的种种习惯性的束缚,而产生无尽的平行交错,终究难以融聚。而这每个人的上海,都是真实的上海,但却都不是一个完整的上海,犹如盲人摸象,不可抗拒的盲点阻碍着完整的认知。
这是属于任何人的城市,这是不属于任何人的城市。
剧情简介:
小男孩宽宽假期住到了回沪知青姨妈家。姨妈的小气却又清高让宽宽觉得难以相处。同时,宽宽邂逅了飞飞并遭遇了懵懂的爱情,欲帮其骗取姨妈的钱去整容,却被姨妈报警识破。姨妈遇见了老潘并坠入爱河。为了避免邻居的闲言碎语,老潘和姨妈误杀了水太的爱猫。伤心万分的水太骤然离世,而姨妈也意外地发现老潘偕同她的继续一并消失。另外,姨妈收留的外来务工人员金永花,也被发现在外靠骗术诈钱。经历种种变故的姨妈病倒在床,女儿由鞍山前来探病,并表现对姨妈当年抛夫弃女的埋怨和伤心。姨妈决定回去鞍山,重新生活。